HO Chun Loong(何俊龙)
HO Chun Loong(何俊龙)ASBA中心副中心主任
个人简介

  HO CHUN LOONG,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何博士出生于马来西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合成生物学和蛋白质工程来解决各种健康和环境问题,包括建立一个可以使研究人员共享并系统地收集用于蛋白质工程目的基因结构的平台。2013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师从Liang Zhao-xun教授,从事利用多模块聚酮合酶酶法生产次级代谢产物,和设计蛋白质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追踪细菌胞内信号分子cyclic di-GMP内在水平的科学研究。随后,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合成生物学临床和技术创新中心(SynCTI)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对能赋予益生菌和共生微生物治疗功能的蛋白质设计进行研究。科研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and 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杂志上,引用已超过200次,已申请5项专利。

  学习经历:

  (1) 2008-08至2013-01,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Biochemistry, 博士

  (2) 2003-08 至 2006-08, 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 Biotechnology, 学士

  工作经历:

  (1)2023-05 至 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副教授

  (2) 2018-07 至 2023-04, 南方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系, 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主要利用蛋白质工程和合成生物学,进行编辑细胞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是通过向各种细胞宿主进行外源基因转移,赋予细胞不同的功能来实现的。

代表论著

  1. Liu. Z., Zhang, C., Cui, B.M., Wang, Y., Lim, K., Li, K., Thiery, J.P., Chen, J., and Ho, C.L*. Targeted EpCAM-bi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 and effective anticancer proteins.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23.

  2. Jing, H., Liu, Z., Chen, J.*, and Ho, C.L.* Elucidation of Iron (III) Bioleaching Propertie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CS Omega, 2022.

  3. Yong, S.N., Lim, S., Ho, C.L., Chieng, S., and Kuan, S.H. Mechanisms of microbial-based iron reduction of clay mineral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Applied Clay Science, 2022.

  4. Liu, F., Li, J., Zhang, T., Chen, J.*, and Ho, C.L.* Engineered Spore-Forming Bacillus as a Microbial Vessel for Long-Term DNA Data Storage. ACS Synthetic Biology, 2022.

  5. Liu, F., Song, Z., Zhang, T., Tong, X., Chen, M.Y., Gao, D., Chen, J.*, and Ho, C.L.*, Enhanced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green coffee beans via endophytic microbial isolates fermentation. ACS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科研\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2023年1月至今,亚洲合成生物学协会(ASBA)行政委员会成员

  2021年9月至今,香港理工大学(PolyU LPPR)人类健康益生菌与益生元研究实验室顾问委员会成员

  2020年12月至今,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师协会青年学者委员会成员

  2020年6月至今,《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编辑

  2020年1月至今,《JoVE》领域编辑

  2018年12月至今,《Scienc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辑委员会成员

  承担项目:

  1.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青年人才,E444111001,A study of the bone microbiome: its origin, impact on osteogenesis and manner of modulation,2024-1至2026-12 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50410270,2021-1至2022-12,Open wound infection prevention using designer skin probiotics, 40万元,结题,主持;

  3. 广东省科研技术厅,创新团队,肿瘤微纳诊疗一体化医疗器械平台,2019ZT08Y191,2020-06至2025-06,1000万元,在研,参与

  4. 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对外开放基金,工程化改造肠道共生菌靶向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DWKF20190001,2019-11至2021-12,70万元,结题,主持

  5.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高岭石微生物纯化的研究发展,2018KTSCX200,2019-07至2021-07,8万元,结题,主持

  6.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集成化DNA数据储存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读取,2018YF0902604,2019-07至2024-06,2022万元,结题,参与

  7. 深圳市创团队,脑瘤靶向探针及诊疗技术,KQTD20170810111314625,2019-04至2024-04,结题,参与

电话:(0755)86392288邮箱:info@siat.ac.c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邮编:518055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粤ICP备09184136号-3